宝山MAX科技园锻造“中试”长板
一款生物医药产品从实验室到流水线,其中有个避不开的关键步骤——“中试”。对大众而言,这个概念相当陌生。但实验产品能否走向量产,关键要看“中试”环节成功与否。
昨天,地处宝山区的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迎来新动作——MAX科技园(上海·美兰湖)项目开工,总投资15亿元,拟引入5家亿元级、数家千万元级企业。除发力总部经济外,园区还瞄准“中试”,将设立“中试”研发区、科技研发孵化区等,持续锻造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长板,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。
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,生物医药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。上海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要达8%左右。承载这一重大目标任务的,正是一批高起点规划建设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区。
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地处上海张江、江苏苏州两大生物医药集聚地之间,还是距离市中心*近的生物医药制造承载区。在“张江研发+上海制造”格局下,拥有充裕产业用地空间的它被赋予新期待——承接张江研发溢出效应,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环节持续发力。
“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间的竞争日趋‘白热化’,如何吸引并留住企业,考验的是‘软服务’能力。”园区运营方、天瑞金集团董事长张文生认为,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少,而要“锁住”企业,提供“中试”研发服务无疑是个好方法。许多创新型药企属于轻资产模式,如果自建中试线,无疑会加重经济负担。依托园区中试平台,能为企业、科研团队更好提供技术服务,畅通科研成果转化“*后一公里”。
以生物医药领域中的材料研发为例,不少产品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“中试”,下游企业提出需求,上游企业探索各种可能。“这就是‘产业链’式园区运营”,未来,在MAX科技园,入驻企业有望实现做实验“不出园区”。
无论是产业链或是创新雨林,其核心均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。当前,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重大变革关口,为抢抓机遇,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突破发力?
*近,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了本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。结果发现,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前端研发企业数量多。然而,无论是研发规模或是投入,与全球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,总体呈现“小而散”特点。
生物医药产业有其独特性,想要吸引龙头企业进驻,就要精准把握他们的诉求。MAX科技园率先建设样板区,计划邀请一家海外生物医药园区运营方作为顾问。张文生说,园区运营中,细节决定成败。此前实践中,他们曾成功引进一家龙头企业,其带动的经济产出,甚至远超“亿元楼”。双方多次沟通,*终打动对方的却是一套中央除尘系统。对生物医药企业而言,干净无尘的研发环境,是他们看重的核心要件。
因此,想要在生物医药产业中脱颖而出,重要的是找准“发力点”。园区须尽快绘制产业链分布图谱,包括资源基础、动态发展、风险等,找到适合自己的生物医药细分赛道,还要精准匹配服务资源。MAX科技园未来还将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特点,引进包括金融、法律等在内的各项“软服务”,用专业度赢得好口碑。(记者 王嘉旖)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