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投入成为宝山转型重要支撑
本报讯 (记者 朱珉迕 徐敏)刚刚办完上海樱花节的宝山区,旋即进入上海读书节时间。宝山区文广局副局长申向军,很看重上海读书节开幕式在宝山举行:“市一级的重大文化活动,过去很少把开幕式放在宝山这样的传统郊区。而现在我们被‘另眼相看’了。”
曾以重工业著称的宝山,近年来文化发展势头强劲。全区现有的文化场馆和文化载体项目276个,93%是近四年新建的;区财政五年来投入文化建设20亿元。这些数字在市郊区县中名列前茅。区委*斯福民表示,这些投入并非“就文化投文化”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宝山区致力于打造城市转型发展“*佳实践区”,加重区域文化建设是城市化过程中易被忽视却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。宝山文化建设,并不是造楼造城后的“点缀”,而是着眼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城市功能提升,是城区“升级版”的有力支撑。
博物馆都建在市中心?宝山偏要打破这个“常规”。区里调整产业规划时,同步实施文化场馆建设,将一些老厂房、老仓库调整为文化载体项目。如,原造纸厂改建成造纸博物馆,原玻璃仪器厂改建成玻璃博物馆,原上棉八厂变身“半岛1919”文创园区,还有蜡艺博物馆、根雕博物馆、钢雕公园、工业设计博物馆。文化元素,助推老工业区“由重变轻”,提升了地区关注度和美誉度,也吸引了新兴产业集聚。
淞南镇曾云集多家重工业老厂。镇域内的玻璃博物馆精心展示玻璃文化,举行大量国际展览,每年吸引数万游客慕名前来。淞南镇多处老厂房均通过类似路径实现升级,吸引文创设计、软件开发、节能环保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纷至沓来。
纷至沓来的还有中外游客,“前些年看生态,这两年还看文化。”从2011年起,宝山逐步形成樱花节、国际邮轮旅游节、国际民间艺术节等三大活动品牌。同时,全区12个街镇形成了罗店龙船、顾村诗歌、月浦锣鼓等“一地一品”特色文化品牌。而作为沪剧艺术重要传承者的宝山沪剧团,创新编排出 《红叶魂》、《红梅颂》和《挑山女人》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剧目。
区领导说,“几年前,宝山就提出‘发展总部经济’。但当时,这里公共文化设施不发达,软环境不佳,喊了也白喊。”如今,逐渐集聚的文化设施与机构,优化了软环境,也令其在招贤纳才中有了底气。今年,包括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、上海智力产业园、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内的宝山“三园”加紧建设;上海钢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、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、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“三区”建设提速。
国宝鼠首兔首将回国叔侄冤案 702万赔偿H7N9更易感染到人私密会所藏身居民区印度母女遭成都 非法示威******北京叫车费拟调至8元温州 *富科级干部明星关注朱令案吕锡文 北京副*富二代杀妻案调查南昌研究生 性窒息亡袁隆平 1千公斤超级稻女子闯红灯打交警英国逃犯在华被捕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